这里是广州市黄埔区联和装修公司行业领头羊金牛装饰公司网站栏目内容页
装修一套安全的家居,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装修一套安全的家真的不容易。

      编者按:另一个3?15已经过去,健康?权利保护是今年的主题。说到健康,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劣质奶粉、有毒花椰菜、假冒伪劣药品。然而,与消费者生命健康相关的另一个看不见的安全问题仍然被忽视。海南室内环境检测中心的一份报告显示,70%以上的新房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些超标的微量气体漂浮在室内。虽然它们不会像有毒气体那样立即造成伤害,但它们会影响消费者的健康,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室内环境安全已成为仅次于食品和药品安全、影响消费者健康的第三大问题。

   

      新房检测70%超标

   

      住在海口南海大道的苏女士去年年底刚装修完新房子,准备在春节前搬进新家。由于从电视、报纸和杂志上看到了很多关于装饰污染导致业主致病的报道,苏女士在搬家前听从了亲戚和朋友的介绍,在新房子里放了菠萝,点燃了蜡烛。最后,考虑到她1岁女儿在家里的健康状况,她请测试公司在搬家前进行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让苏女士感到有点惊讶,室内甲醛和苯的含量不同程度地超过了标准。

   

      海南室内环境检测中心总经理杨润表示海南室内环境检测中心总经理杨润表示,随着消费者对家居装修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饰材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家居装修问题已逐渐从质量上升到环境。根据该中心的测试数据,在今年测试的30多个新房中,73.5新居室内环境超标%。

   

      据了解,大多数愿意花500或600元进行室内空气测试的消费者都属于中高消费阶层。这些消费者从购买家居装饰材料开始,就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更多的消费者没有注意室内环境问题,甚至购买一些便宜的装饰材料,没有家居装饰的环保标志。

   

      检测结果表明,甲醛、苯和辐射是影响室内装饰污染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国家室内环境标准也将甲醛列为主要检测标准,规定每立方米甲醛空气浓度不得超过0.08毫克。甲醛含有胶合板、刨花板、油漆、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装饰材料。这种无色可溶的刺激性气体能强烈刺激人体皮肤和粘膜。

   

      在海口几家家具商场,相应的污染控制产品也开始引起关注。据销售人员介绍,目前污染控制产品主要针对甲醛和苯,许多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往往会花200或300元购买相应的污染控制产品。

   

      装饰材料叠加污染

   

      在接受测试的用户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装修时购买的建筑材料是环保产品,装修公司购买的材料也标有环保资质。但装修后,室内环境质量检测发现空气中的甲醛、苯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等都超标了。

   

      这是由叠加引起的。行业专家告诉记者,国家专门发布了10个室内装饰有害物质限量系列标准,涉及人造板及其产品、溶剂木涂料、内墙涂料、粘合剂、木家具、墙纸、聚氯乙烯卷地板、地毯、混凝土添加剂、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等10类室内装饰材料。但部分装饰材料在安全值允许范围内,但集中使用,在空间相对较小的房间内使用,存在叠加现象,可能导致室内空气超标。

   

      海口消费者新居检测后甲醛超标2.9倍,检查人员在他的新房子里发现,消费者在装修中使用了更多的板材,甚至在屋顶上也使用了所有的板材。虽然消费者表示,他购买的所有装饰材料都是环保的,但由于板材的过度使用,空气中的甲醛含量仍然严重超过标准,造成室内污染。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期甚至可达3-15年,通常会因为通常感觉不到气味而放松警惕。

   

      海南室内环境检测中心专家认为,由于绝大多数用于装饰施工的建筑材料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毒物质,为了防止和降低室内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使室内环境质量达到标准,必须合理选择装饰方案。建议消费者在装修前,找到国家资质检测机构制定防治方案,从装修前介入,建议或建议消费者使用什么设备,少使用或不使用什么设备,尽量避免使用单一建筑材料,特别是地面材料,以减少家庭污染。

   

      家具也成为污染源

   

      我没想到‘绿色家具’会成为污染源。在政府部门工作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在购买建筑材料时,几乎每个品牌都称自己为绿色和环保,这让他不知所措。在咨询了一些专家后,为了避免使用中密度纤维板造成甲醛超标,特别选择了实木家具。但昂贵的实木家具送回家,由于强烈的气味,几个月不能使用。

   

      赵先生的家具是去年10月1日以后购买的。当时,他没有注意到国家已经发布了家具必须配备详细的家具使用说明书。根据有关规定,《家具使用说明书》包括家具名称、款式和规格、使用材料、适用环境条件、使用范围、结构特点和技术特点、使用维护和安装、故障分析和排除、注意事项、售后服务、产品结构图等。此外,还应特别列出消费者关心的家具材料、有毒物质或放射性控制指标、执行标准、质量等级等。

   

      赵先生当时只拿到了该品牌的广告页面。销售人员表示,该品牌的家具是一个知名品牌,在质量和环保方面永远不会有问题。家具的气味放置一两周后就会消除。然而,赵先生购买的家具在三个月后仍然有强烈的气味。经检测,赵先生新房空气中甲醛含量超标。然而,经销商此时并没有最初的热情。相反,他们认为赵先生新房的其他材料超标,导致空气质量超标,除非赵先生能直接检测家具的甲醛含量。

   

      但这种测试在中国几乎是空白的。省消费者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对家居装修污染的投诉有所增加,但往往由于检测难度大,难以调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特别发布了规定,要求所有家具都必须配备说明书,但由于长期没有说明书几乎成为家具行业的规则,即使国家有规定,一些家具制造商和卖家也可以推,可以拖。

   

      记者最近在海口的几家家具商场看到,这里的许多家具都标有绿色、环保这个词。然而,在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近半年后,相当一部分家具仍未使用说明书,甚至一些国内知名品牌也没有说明书。当记者提到说明时,销售人员经常混淆产品证书,并说这是说明,可以完全证明其质量和质量。

   

      据了解,家具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继建筑和装饰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室内环境污染源。省消费者委员会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不要只有品牌理论。购买时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并保留相关凭证。

   

      室内污染室内污染的后果

   

      虽然装修造成的污染已经很普遍了,但奇怪的是,很少有消费者提议让装修公司负责。杨润告诉记者,根据2002年5月实施的《住宅室内装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装修人委托企业装修住宅室内的,装修工程竣工后,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并规定检测不合格的,企业应当返工,并由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损失。

   

      我真的没有考虑过要求测试机构进行测试。许多消费者告诉记者,大多数装修都是找工程团队,说承包商不包装材料,材料是自己买的,问题只能承认运气不好。找一家正式的装饰公司,价格太高,很难接受。虽然住在南沙路的王女士找到了一家正式的装饰公司,花费了15万元,但由于装饰合同中没有提到这一点,王女士只能支付1000多元的污染控制费。我不知道有这样的规定,装饰公司肯定不会主动说。王女士感到非常无助。

   

      省消费者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虽然明确规定装修公司应为室内装修污染买单,但如果真的有问题证明并不容易。例如,首先要看甲醛超过标准或苯超过标准,是什么导致超过标准,请室内检测部门回家检测是一个基础,有这种基础可以把相关投诉材料和检测结果一起,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据业内人士介绍,受概念和成本的影响,省内接受室内环境检测的消费者并不多。据了解,我省家庭装修污染的检测和处理始于去年,起步较晚。目前,一套三居室的检测成本约为500元。如果确认超标,污染控制成本约为1000元。

   

      污染控制产品亟待规范

   

      既然大部分家装都超标了,自己买产品回家喷也可以处理,为什么试一次?一位购买甲醛处理产品的王先生说,他买了一瓶90多元600ml处理液准备回家处理使用板材的地方。销售人员告诉他,只需在需要处理的地方喷洒处理液,非常简单实惠。

   

      而专家则不同意王先生的这种做法。认为这就像是有病乱吃药一样。各个家庭会因装修档次、装修结构、装修用材用料不同而导致污染物及污染程度不同,一些轻微的污染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就可以得到治理。

   

      住在滨海大道一个社区的一位消费者告诉记者,他在自己的社区和朋友社区看到了一些公司的免费测试广告,测试结果不合格。然后推荐大量各种污染控制产品,成本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让人们怀疑其目的和真实性。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海口约有56家检测机构。根据有关规定,检测机构必须取得国家认证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资格认证,要求相对严格。但目前,我省已通过国家资格认证

从事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的机构并不多,大多数企业都从事污染控制及其产品推广。与检测机构相比,进入门槛高,投资大。目前,污染控制和产品销售国家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和相关规定,利润相对较高。

   

      据记者了解,一些提出免费检测的企业专注于推广其治理产品。一些企业使用市场上相对简单、价格低、精度差的检测仪器进行检测,本质上主要目的是销售污染控制产品。

   

      相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测试机构时必须检查相关文件,并可以通过中国认证监督委员会网站或其他渠道了解更多关于测试机构背景的信息。行业呼吁,随着污染控制市场的扩大,新兴市场迫切需要规范和加强监管,以确保消费者能够得到正确的污染控制指导,避免污染控制产品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新污染。

   

      海南日报